如何打造没有择校的城市
总人口700多万的沈阳市,曾经是辽宁省择校行为最多的城市,如今困扰该市教育多年的择校热出现了明显降温。沈阳是如何做到的?带着这个问题,记者日前采访了沈阳市教育局副局长张振忠。
记者:择校问题是何时在沈阳凸现的?问题的焦点和难点集中在哪些方面?
张振忠:沈阳市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,中小学择校现象表面化,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,到上世纪末达到高峰。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,所有的人都想参与优质资源的分配,形成了择校竞争,冲击了群众的教育理性。在这个过程中,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,沈阳市开始通过依托优质教育资源设立民办公助学校,并通过计划调节、规范收费、学校“四独立”与改造薄弱学校相结合等一系列改革措施,调节供求关系,规范办学行为,促进教育均衡发展。
到2006年,沈阳义务教育阶段所有民办公助学校,一次性全部恢复为公办学校性质,结束了民办公助学校在沈阳的历史,有效抑制了择校之风。
记者:针对日益严峻的择校问题,沈阳市出台了哪些有力的举措?
张振忠: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,沈阳市委、市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,收到了明显成效。
一是从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角度,实行了教师实质性交流政策,教师人走关系动,3年来已流动教师5000多人。二是找到了区域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,实行了大学区制度。就近的3至5所学校组成一个大学区,作为教育联合体,实行资源共享。沈阳城区共组织了49个大学区。三是加大了薄弱学校的综合改革力度,通过选聘校长、教师流动、改造办学条件、调整招生政策、经费支持等一系列政策,改造学校106所,分别占城区小学的32%和初中的58%。四是缩小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的差距。五是建立城区均衡发展实验区。六是启动特色发展工程,准备建设英语、科技、体育、艺术、自选特色校各100所。
记者:以沈阳市的经验为出发点,您认为妥善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方向是什么?对《规划纲要》有哪些意见和建议?
张振忠:在治理择校问题过程中,我们深刻体会到,均衡发展是各级政府的责任,均衡配置教育资源,尤其是教师资源是抑制择校的根本性措施;均衡发展、抑制择校是一个系统工程,要全面规划,统筹安排;要从制度设计和建设上着眼,充分发挥政策的调节作用。
从本质上说,择校是受教育者的权利,但现在的择校,不是以人为本的、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择校,而是围绕应试的择校。因此,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时,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、科学发展的理念,在制度建设上有所创新。
■本报记者 柴葳
- 最新内容
- 相关内容
- 网友推荐
- 图文推荐
[高考]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《软件工程》大作业答案 (2022-04-25) |
[家长教育]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? (2019-07-14) |
[教师分享]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伸缩门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回家乡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是风味也是人间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一句格言的启示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无规矩不成方圆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(二)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贪玩的小狗 (2018-11-07) |